无梦到徽州

发布时间:2013-05-28阅读次数:
分享到:
    从小喜欢去各个地方游玩,这么多年,也去过不少的地方。见过江南水乡的秀美柔情,见过金陵的历史古韵,也见过海边城市的清新明媚。可是最爱的,还是徽州故里。
    明朝戏剧大家汤显祖曾赋一诗:
    《游黄山白岳不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友人吴序劝落魄潦倒的汤显祖到徽州去求见退休的宰相许国,以消除隔阂,改变自己的困境。“黄白”者,黄山、白岳(齐云山)也。汤显祖的诗,前半段针对友人吴序劝说“走后门”,揶揄之意不难看出;有道是日有所想,夜有所梦,“无梦”即“没想”,后半段本意说的就是“没想到徽州”。如果把这首诗当作是清高的汤显祖对徽州风光的赞美,那是误解。但是,现在当地已把这首诗看成是对徽州故里的赞美之词。这里确实是所有旅行者向往的梦中仙境,也是我心目中无数次梦到的地方。
    徽州故里以黄山闻名世界,更有西递宏村、花山谜窟、木坑竹海等似珍珠般散布在黄山的周围。
    那时去西递宏村,山里面正好下着雨,我坐在宾馆走廊的竹凳上,看着远山,在微蒙的雨中,就像一幅水墨画。这里一向也是各个学校采风的好去处,走在西递宏村的街头,总能看见手持画板的男孩女孩或是年纪稍长的艺术家。据说,西递宏村是古时经商富贵的徽商或朝廷命官回到老家不断改造家宅之后的产物。因为地处偏僻加上这么多年不断的修葺、完善,使古代建筑的智慧得以保存延续下来,配上大山里清翠苍茫的自然风景,也就难怪这么多人不断的去采风作画了。
    西递,据史料记载,其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西递官厅多,告老还乡落叶归根于此。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古时牌坊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一个女人用她一辈子的丧夫不嫁,并且把子嗣培养成朝廷的栋梁之才,才能换来一座牌坊。站在古老的牌坊下,听导游诉说着沧桑历史,令我浮想联翩,不禁想起徽州故里的程朱理学。
    宏村重商,出了很多大商人,家财万贯。宏村是其世祖请风水先生选址,先建水系,后依水而建成的牛形古村落。我从村中走过,见一家一户门前清泉流过,当地村民就地洗菜淘米,生活安逸闲适,的确如导游介绍引泉为“牛肠”,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小桥,流水,人家,与远处的隐隐青山相映成趣,水中莲叶田田,水边马头墙如黛,构成了一幅轻墨渲染中静美又有流韵的写意画卷。
    花山谜窟,这里有许多谜一样的人工开挖的洞穴,大小不等,大的有几万平米,要坐船才能进洞,其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独具特色,国内罕见,还有许多未开辟的洞穴在地下水位。洞穴的墙壁和顶上能看到清晰地凿痕,里面的墙壁在灯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梦幻之色。至于这些洞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走进鼎鼎大名的木坑竹海,因为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使它在全世界大部分观众的眼里都走过一遭,玉娇龙和李慕白的“竹林斗剑”场景让许多人印象深刻。这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盛夏去的时候,人少,加之莺啼鸟鸣,显得愈发的幽静。虽是盛夏,却不觉得很热,也许是那满目竹子的清凉之色,解了心头的火吧。
    古时徽州儿女用智慧与勤劳赢来了财富,再用这些财富锻造出了如水墨画般的皖南风情,配上徽州大山独有的朴实美丽、深厚久远的文化历史构成了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愿现代的徽州儿女也能把这笔“财富”发扬光大,并且继续传承下去。(红府超市 张昕)
流量统计代码